30年前,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創建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30年來,北京市有26萬人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專科學歷證書,有800萬人次參加了自學考試。自學考試在滿足群眾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同時,也已成為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為廣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從北京地區情況看,自考主考學校基本上都是后來進入“211工程”的國家重點建設大學。
自考發展的第一個10年,考生大都是因十年動亂喪失升學機會的優秀青年,自考成為精英教育的補充形式,使得自考的學歷證書很快得到國家承認,并獲很多國家認可,因此也形成了自考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的發展觀念。上世紀整個9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但20%左右的高考錄取率仍然難以滿足青年的升學意愿。自考以其學歷證書的高含金量和靈活的學習方式、考試方式,適應了廣大青年繼續求學的需要,許多助學機構也相應產生,更由于北京主考學校的品牌效應,使得自考成為無數高考落榜學生邊工作邊學習的不二選擇。這期間,考試人數連續數年居高不下,北京的一次自考就可達80萬科次。自學考試無論是作為一種教育形式還是作為一種考試制度,都逐步成熟完善起來。進入新世紀,隨著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目前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已達60%,教育發達地區更是高達80%以上,北京地區自考報考人數連續數年以10%—20%的速率遞減。
面對這種情況,北京市對自考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對主考學校采取激勵措施,對助學機構加強支持與規范,開設社會急需的專業并進行課程設置改革,直接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發自考專項學歷證書考試,面向高職教育開展自考等等。
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自考應運而生并左右其發展的根本原因。自考的應運而生及輝煌發展,完全適應了當時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自考今天面對的發展中的問題,是自考多年來形成的自身發展定位與目前社會教育需求相脫節造成的。
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是自考發展的生命線。自考無論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還是作為一種考試制度,堅持質量標準才能獲得社會認可、才能使考生獲得學習的“價值”、才能獲得持續發展。面對今天的自考發展背景,多年來形成的“精英教育”質量標準已經過于單一,并在相當程度上困擾著自考的發展。對此,我們在著力拓寬自考類別、層次的同時,應相應建立起綜合的、立體的質量標準,才能給自考以更大的發展空間。
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考試方式是自考有別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主要特點,正是通過這種形式將高等教育資源靈活的配置給學生,造就了自考發展的活力,也使自考在建設學習型社會過程中更具獨特作用。但因目前大部分自考生的學習工作經歷已與十幾年前有很大區別,所以自考的學習、考試方式也必須改革。
開拓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局面,要創新發展觀念、明確發展定位。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今后10年的發展,要從三個方面的轉變入手:首先在發展理念方面,在堅持高質量、高標準的同時,要由單一的學科型質量觀向不同類別、層次高等教育的立體質量觀轉變;其次在發展定位方面,要由單純的作為學歷教育的補充,向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學習型社會建設支撐并舉轉變,并逐步將職業教育作為重點;最后在發展主體方面,在繼續保持現有主考學校的基礎上,要向職業教育類高校轉變。
自考在三個不同的發展方向上改革要有不同的側重:學科教育方面,要根據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繼續調整專業設置,在自考主管機構、主考學校、助學機構之間進一步完善“責權利”明確的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方面,要逐步引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作為主考學校,建立“政府主導、學校參與、行業管理、企業支持”的新型發展模式;建設學習型社會方面,要與社區學習組織聯手,為滿足市民多種學習需求提供便捷途徑。(北京教育考試院院長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