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高職得到了快速發展,從數量上看的確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半壁江山,能否坐穩?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也在深刻反思,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這種類型的特色到底體現在哪里?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丁金昌:技能型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來的 ????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來說,每個學校對校企合作都很重視,許多學校在校內開啟了工廠和商店,在校外簽訂了很多協議,但是如果從育人的功能看,這些校企合作有沒有按照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去實現?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一點簡單化。 ????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來的,必須在實踐基地里練出來。專業課最合適的教學模式是“教、學、做”一體化,所以高職的校園形態不應該是教室為主,而應該是實踐基地為主。 ????現代高職教育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基地,即“教學工廠”。根據高職專業課實踐教學時數要超過50%的要求,“教學工廠”的面積理應大于教室面積,高職的校園形態應該有別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它是以“教學工廠”為主,這樣的校園形態才能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這些年溫州職業技術學院一直是按照這個思路在辦學的。 ????高職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必須是系統化多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基本技能訓練。高職院校要設計一種既不是教室又不是實訓室,而是具有“學做合一”功能的教學場所。不同專業教學場所的形態可以不相同,例如課桌可以是T字型的,正面是黑板,具有理論教學功能,側邊是工作臺,具有實訓功能,學生在聽教師理論授課后,立刻在工作臺前進行實訓,學和做交替進行,學生在45分鐘里真正實現“邊學邊做,學做合一”。第二個層次是綜合技能訓練。通過校內生產性實訓,實現以學為主的“工”,為校外以工為主的“學”――頂崗實習打好基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既像工廠又不是工廠,因為它具有教學功能。設備配置必須具有先進性、教學性和生產性,源于生產又高于生產,因為它能生產又具有教學功能。運行模式按市場化機制進行,一般是企業負責產品生產、經營、維護,企業提供實訓材料、負擔實訓成本、負責指導學生生產性實訓任務。第三個層次是創業創新能力培養。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成立研發中心,師生共同參與,完成學生畢業設計,同時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堅持立地式開發服務,以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成果轉化服務于企業,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在“教師帶學生”的研發中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實現綜合技能實踐與應用能力提高相結合。 ????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要真正開展工學結合,離不開實踐性教學,尤其是生產性實訓,只有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參與實訓,才能培養出高技能人才。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是開展工學結合最實在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就目前來看,盡管每所學校都建有一定數量的校外實習基地,但是在現階段僅僅依賴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工學結合是不現實的,因此校內實訓基地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技能訓練,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備了一定的頂崗能力后,企業才愿意提供實習的崗位,學生才能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工學交替或頂崗實習,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得以實現。 ????為此,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由“課堂與實訓室合一”的學做合一基地、“實訓與生產合一”的校企合一生產性基地、“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合一”的技術服務中心三部分構成。 ????――“課堂與實訓室合一”基地主要承擔專業基本技能的實訓,實現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結合,實施邊學邊做、學做合一,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基礎平臺以學校為主建設。 ????――“實訓與生產合一”基地進行綜合技能實訓,實現生產實訓與頂崗能力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頂崗能力,在校企雙方指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實行以學為主的“工”,為校外以工為主的“學”的頂崗實習打好基礎。綜合平臺由學校和企業共建,企業分擔實訓成本50%以上。引進的企業必須能代表區域的支柱產業,使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為地方支柱產業的一個縮影。 ????――“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合一”基地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綜合實踐與應用能力結合,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在應用研發與技術服務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后續拓展能力。創新平臺由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共建,引進省、市的行業研發平臺入校園。 ????“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彌補了校外實習受生產制約大、輪崗機會少、崗位內容單一等缺陷,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扎實掌握綜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環節,為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學院實訓基地具有生產性功能,行業企業才會把產品放在學校生產、加工;學院實訓基地配備良好的生產設備,行業企業才會把員工放在學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提高;學院實訓基地有技術服務中心的支撐,行業企業才會與學院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技術開發與服務。學院有能力為行業企業解決實質性的技術問題,校企合作才能形成互惠雙贏的長效機制。 ????“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是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有助于把市場信息及時反饋、吸納到各個教學環節,推進“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改革;另一方面,通過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的建立,可以把學校的教學改革成果和技術開發成果通過實訓基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成為校企合作開展技能培訓、應用技術研究與服務的有效平臺。 ????“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還是解決實訓教師短缺的有效措施,可以吸引一批行業企業的“能工巧匠”來校任教,開展社會培訓、技術創新與服務,實現校企人力資源共享。同時,校內教師也可以通過基地鍛煉提高實踐技能,建設一支“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記者 時嘵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