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龍都網訊(周口報業全媒體記者 韋偉 通訊員 王向靈 盧振)“俺終于脫貧了,好日子是干出來的!”5月4日,剛剛摘掉窮帽子的沈丘縣老城鎮鄭莊村村民盧耀堂,從村干部手中接過“脫貧光榮戶”的牌子時,喜極而泣。
5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靠規模養殖槐山羊脫貧致富,成了當地群眾廣為稱贊和競相效仿的脫貧致富明星。
5年前,盧耀堂老人兒子在外跑運輸,賠了十幾萬元,一個孫子和兩個孫女相繼上高中、大學,家里窮的叮當響。為還債,兒子兒媳不得不外出打工。可辛苦一年,外債還沒有還清。
沉重的債務壓力和逐年增加的家庭經濟負擔,猶如一塊大石頭壓在盧耀堂的心上。
“干!”今年66歲的盧耀堂,決心趁身體尚好,想法創業掙錢,幫兒子盡快還清債務。
2015年春節剛過,盧耀堂在本村大喇叭里聽到宣傳鎮黨委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槐山羊規模養殖推進脫貧致富的號召,心里豁然一亮。槐山羊養殖是本地傳統特色養殖業,盧耀堂年輕時就有過養殖槐山羊的成功經驗,不過那時家里每年只養一兩只養,僅能掙個零花錢貼補家用。現在,他聽到喇叭宣傳后,多次到附近槐山羊養殖基地進行考察,認為搞槐山羊規模養殖是一個適合自身實際的不錯的脫貧致富項目。于是,他先買兩只小羊和兩只母羊進行育肥和繁育,利用本村附近路邊、溝坡豐富的青草資源進行放養,并把自家的責任田里種植出來的糧食制成飼料,給槐山羊增加營養。就這樣,在2015年年底,盧耀堂共喂養出6只膘肥體壯的成年槐山羊,賣了7000多元,讓全家人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6年,嘗到養羊甜頭的盧耀堂有了更大的發展念頭,他先是擴大養羊規模,先后購買了母羊6只、育肥羊20只;然后,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村里30畝耕地,用羊糞進行土壤改良,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用于制作養羊的優質飼料。通過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盧耀堂這一年賣羊收入達到4萬元、節余的糧食買了近2萬元,幫助兒子還清了近一半的債務。
2017年是盧耀堂創業致富實現新輝煌的一年,更是全家經濟大翻身的一年。這一年,盧耀堂養羊總數達到80只,僅養羊一項,年收入就達到8萬多元,兒子的債務全部還清,大孫女大學畢業也有了工作,家里近年來第一次有了存款。
盧耀堂老人說:“俺依靠養羊走上脫貧政府路,是搭上了鎮黨委政府扶持養羊產業的‘順風車’。開始養羊時,鎮政府就給俺發放了養羊補貼,還通知俺參加由縣里專家主講的養羊技術培訓班,鎮農業服務中心還專門派技術人員常年免費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和免疫服務。正是有了鎮黨委政府的精心幫扶,俺發展養羊產業才有了成功的保障,俺脫貧致富的迫切愿望也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談及今后的日子,盧耀堂老人信心十足地說:“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今年,俺還準備再購買一批母羊和育肥羊,爭取養羊總數達到100只,繼續搭乘政府養羊‘順風車’,爭取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