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一区二区,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精品91久久

全部

鄲城:高標準農田之“高”

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作者:

2020-10-19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徐松

“三秋”大忙,一抹豐收的金色暈染了鄲城縣1490平方公里大地,高標準農田“農”墨重彩繪就了中原糧倉新畫卷。

高標準農田究竟“高”在哪兒?擁有163萬畝耕地、137萬人民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把“春旱秋澇”“靠天吃飯”的普通農田,漸漸變成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產增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周口市、河南省、全國高標準農田現場會先后在這里召開,全國關注的焦點就是鄲城高標準農田之高。

穿梭在鄲城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極目所至、一馬平川,膏腴之地、成熟豐稔,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的豐收景象激蕩人心。

高科技,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我們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重大部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全面小康社會‘三農’短板,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強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至2020年建設任務21.5萬畝,總投入3.86億元,2019年9.5萬畝已全部完工,2020年12萬畝即將竣工。全縣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糧食總產連年突破20億斤,總產實現‘十四連增’,全部建成后畝均可增產糧食200多斤,受益農業人口達1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6600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站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向全國現場會與會人員介紹“鄲城經驗”時言語鏗鏘、信心百倍,這份信心來自于腳下的萬頃田疇,彰顯了農業大縣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與擔當。

澆水,手機遙控即可,作業半徑290米的中心支軸式噴灌10小時能灌溉400多畝;捕蟲,全時自動運行,高空昆蟲控誘燈密布田間,捕殺害蟲數量、種類一目了然;氣象,氣象監測站形成“小氣候”,通過手機實時監測,風雨干濕及時預報,一切盡在“掌”控……除了高效節水自動化灌溉技術、病蟲害監測、氣象監測這些“硬核”之外,項目區還有土壤墑情監測、無人機等設備一應俱全,再加上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被廣泛應用,高科技為傳統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傳統農田變成了一片充滿“智慧”的田野,讓千秋萬代靠地吃飯“會”種田的農業大縣變成了“慧”種田。

慧,讓種田者得到了實惠。豫丹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雷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站在流轉的土地邊欣慰地說:“這邊條件很便利,刷卡取水自動澆地。你看這襯砌式排水溝四通八達連接洺河,像這個雨水多的年份,莊稼也不會澇,真正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在這里發展農業,我是非常有信心。”

據了解,該縣去年以來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修建溝渠112公里,新打機井2731眼,新建橋涵725座,新修田間道路173公里。配套有包括智能灌溉云平臺、農業水價改革平臺、農業物聯網系統APP軟件、水位傳感器、物聯網灌溉控制器、物聯網耕地質量監測點、物聯網植保監測點、高空誘蟲燈和太陽能殺蟲燈等先進設備。安裝水肥一體化中心支軸式噴灌機3臺,自驅動絞盤式噴灌設備5臺,田間綠化植樹53659棵。同時根據項目區井群布局,按一井配套一組農業灌溉用水計量采集系統,對項目區內耕地內機電井用水量進行實時監控,既能滿足電量計費需求,又符合灌區農業灌溉用水計量要求,為水價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了高科技的技術,更有高科技人才的注入。鄲城縣與河南省農科院、浙江大學、周口師范學院、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實施戰略合作,建有4個農業產學研基地、6個科研平臺、19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2支無人機噴防服務隊。

鄲城縣農業農村局長柴建振告訴記者,通過高效節水示范區項目建設,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將會促進全縣農業向現代型、科技型、節水型、集約型、效益型快速發展。

高產量,從“靠天收”到穩產增產

“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平均每畝增產200斤。因此,良好的收效大大提升了周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有效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鄲城縣長李全林說,“縣委、縣政府將堅定不移地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不斷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再上新臺階。”

種糧大戶于培康正指揮著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一望無垠的優良品種玉米試驗田里馳騁,看著碩大的玉米棒,他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看看今年的玉米,籽粒飽滿,個個圓潤。今年麥季大豐收,秋季仍然是穩增產,在高標準農田種地,心里有底。”

從自己種地漸漸發家,到帶領數百農戶購置農業器械、無人機等先進設備成立合作社,于培康的培康專業合作社邁出了科技化的一步。如今,他的高科技合作社與扎根高標準農田,又與高標準農田里的高科技相得益彰,這個種了一輩子地的“老把式”,感到更加得心應手。

同時,有著“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范例”“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等稱號的鄲城縣,一大批龍頭企業也在高標準農田汲取了高營養。河南天豫薯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良種組培—育苗擴繁—田間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鄲城紅薯”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作為上市公司的河南金丹乳酸和醫藥行業大咖鄲城巨鑫生物等龍頭企業也分別建立了玉米、中藥材等生產基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地生根;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讓農產品附加值翻倍增長,高標準農田建設激活了豫東大地,實現了“點土成金”,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從田間到車間發生了完美蝶變。小麥變成了“丹成面粉”,玉米變成了“金丹乳酸”,芝麻變成了“豫香園”香油,紅薯變成了“天豫粉條”,還有丹成五谷、金星啤酒、黑谷酒、寧平麻花等1000多種“老家丹成”商標的商品,就連半夏、白術、丹參、薄荷“四大鄲藥”也加工成了飲片,有力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分建、七分管”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核心要義。建得好更要管得住、用得好,鄲城縣在高科技融入、保障高產量的同時,更加注入“高質量”的長效管護機會,專門出臺了《鄲城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暫行辦法》,提出“四三”法管護機制,即是堅持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的“四有”標準,構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管護機制。做到建管并重,確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使其持續、長久發揮效益。

中原大地春夏秋冬四時分明,古語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鄲城縣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承載著中原糧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在決勝全面小康、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以鄲城出彩為周口增輝、為中原添彩。②5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周口24小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东辽县| 贵溪市| 阳春市| 浠水县| 颍上县| 水富县| 洱源县| 淳化县| 洛浦县| 邹城市| 宜城市| 宁德市| 探索| 靖西县| 兰溪市| 北海市| 江川县| 原平市| 泌阳县| 谷城县| 会昌县| 西充县| 石渠县| 闸北区| 临潭县| 冕宁县| 洛阳市| 罗田县| 大兴区| 昌都县| 思南县| 荣成市| 合阳县| 闵行区| 通榆县| 胶南市| 英德市| 胶南市| 工布江达县|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