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一区二区,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精品91久久

全部

“百年奮斗路·百城訪初心”全媒體報道八十五:川陜老區(qū)換新顏

來源:周道客戶端

作者:

2021-08-23

圖1:巴中市城區(qū)全景。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繼波 攝

圖2:巴中市南龕公園。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繼波 攝

圖3:王坪村全景。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海旭 攝

圖4:王坪新農村。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海旭 攝

圖5: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海旭 攝

圖6:王坪英名墻。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海旭 攝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云良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zhèn)王坪村,坐落著全國唯一一座紅軍為戰(zhàn)友修建的陵園——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25048名紅軍烈士長眠于此。

蒼松翠柏寄哀思,綠水青山映忠魂。當后來者緬懷那段悲壯的歲月,最好的學習就是保護好那段歷史并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青山埋忠骨

25000余名烈士安眠于王坪

7月15日,艷陽高照,烈士陵園講解員李坤蓉又一次拿起話筒,向前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瞻仰者講起陵園的來龍去脈。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翻越大巴山,進軍川北。至1933年2月,開辟了以通南巴為中心的川陜根據地。鐫刻在石壁上的“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演繹為大巴山紅軍精神,在這片被鮮血浸染的土地上傳承至今。

戰(zhàn)爭的悲壯慘烈,使紅四方面軍的傷亡慘重。為方便廣大指戰(zhàn)員就近醫(yī)治,1933年12月,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輾轉遷至沙溪王坪村。由于當時條件惡劣,不少從戰(zhàn)場上轉運下來的傷病員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壯烈犧牲。

為了紀念死難的紅軍英烈,1934年7月,由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同志親自設計,建造了“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之墓”。

至今,在這個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里,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迎來了國內外眾多黨政團體、民間組織和個人等前來拜謁緬懷。

用情講故事

陵園歷經兩次大規(guī)模修繕提升

歷史煙云淡去,但紅軍留在這里的一切歷久彌新,并讓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鐫刻在心,用心守護。

“陵園建成之后,經歷過兩次大規(guī)模修繕提升——2011年修繕擴建、2020年改造提升。”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元勛介紹,2011年10月,通江全縣干部群眾發(fā)揚大巴山紅軍精神,僅用7個月時間完成了烈士陵園的修繕擴建。

與此同時,王坪新村的建設也同步推進。以打造“紅區(qū)第一村”為目標,巴山新居建設、產業(yè)發(fā)展、配套基礎建設和新村管理管護等建設內容陸續(xù)實施完成。

2019年10月,烈士陵園啟動整體提升工程。如今,修繕一新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更加莊嚴、肅穆、安靜,氣勢恢宏。陵園自2012年修繕開園至2020年底,累計接待海內外人士600余萬人次。

烈士魂有歸處,更有虔誠守護人。

1994年秋,王建剛接過父親手中的掃帚,成為烈士陵園第二代義務守墓人,他講的“微黨課”常常讓瞻仰者淚流滿面。

在烈士陵園,除了老人守墓講“微黨課”,還有小學生講紅色故事。“我們每年都會從學校海選3至5年級的學生,作為陵園的紅色講解員。”沙溪鎮(zhèn)李先念小學的教師李思源介紹,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xù)多年。

精神代代傳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開啟奮斗新征程

8月1日清晨,初升的朝陽給大地披上了金紗。62歲的王朝達扛著鋤頭和鐵鍬,虔誠地走進紅軍烈士陵園,開始一天的工作。“我是王坪村村民,如今在陵管局當綠化工人。”

通過新村建設,并依托王坪國家級4A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成功,觀光農業(yè)和特色農業(yè)在王坪村興起,村民不僅吃上了“旅游飯”,致富產業(yè)也越做越強。

與王坪村遙遙相對,曾經貧困的通江縣諾水河鎮(zhèn)柳林村,也是一派欣欣向榮。已脫貧戶李國芝寫在舊房上的“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的大字雖歪歪斜斜,依然振奮人心。

“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正是當年紅軍精神的繼承和弘揚,也與20世紀90年代扶貧攻堅中創(chuàng)造的巴中精神一脈相承。

“不忘鮮血灑王坪,何日歸去得祭墳。革命傳統(tǒng)勇為繼,振興中華慰英靈。”近年來,巴中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fā)展機遇,創(chuàng)造了享譽全國的巴中脫貧經驗。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巴中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清零;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紅軍精神代代傳,巴山處處換新顏。今天,站在新發(fā)展階段,朝著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的既定目標,巴中,必將在紅軍精神的指引下,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短評:

奮斗的腳步更加有力

“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川陜革命老區(qū)的歷史“驚天地泣鬼神”,讓人永遠無法忘記。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崇敬之情愈濃。紅四方面軍在巴中活動兩年多,12萬巴山兒女參加紅軍,4.8萬人犧牲。對于歷史,我們刻骨銘心;對于先烈,我們心懷感恩。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信仰無比堅定。每一次拜謁烈士陵園,都是一次信仰的洗禮。“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成為我們奮斗精神的延續(xù)。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腳步更加有力。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汲取著源源不斷的紅軍精神,我們前行的意志更加堅定,奮斗的腳步更加有力,美好的向往更加可期。(李云良)


[責任編輯:張魯莎]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周口24小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绥宁县| 镇康县| 铁岭市| 江阴市| 西峡县| 伊吾县| 五指山市| 汕尾市| 壤塘县| 颍上县| 武胜县| 昔阳县| 龙川县| 永清县| 宁武县| 彭水| 恩平市| 三亚市| 涞水县| 化德县| 静海县| 宁晋县| 定日县| 仙居县| 区。| 罗山县| 伊宁县| 灵武市| 焉耆| 禄丰县| 德昌县| 枞阳县| 东光县| 柯坪县| 崇阳县| 松阳县| 临邑县| 黔南| 巴南区|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