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響|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豐富內涵(上)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對于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大河網學術中原今日起推出“學習理響”欄目,分享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展示河南社科界專家學者的學習感悟和理論反響,敬請關注!
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張守四總結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工作作出的12條重要指示、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自己的學習感悟,大河網學術中原將持續刊發,今天推出第一期。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思想深邃,站位高遠,內涵豐富,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新發展理念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河南實際的省域設計,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和“五區一群”等國家戰略平臺落地河南的實踐指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的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系統梳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于我們錨定“兩個確?!?、實施“十大戰略”,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情系中原大地。到中央工作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6次到河南視察指導工作,3次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2次在河南召開區域性的高質量發展座談會,1次致信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1次致信祝賀仰韶文化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多次聽取河南工作匯報,對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思想深邃,站位高遠,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貫通河南的過去現在未來,聯通河南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闡明了事關新時代河南長遠發展的目標、路徑、重點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藍圖,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路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河南篇章。
關于河南發展的戰略地位和目標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度,深入研判河南省情特征、優勢機遇,科學界定了河南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部地區崛起和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戰略方位,為新時代河南發展指明了路徑、明確了使命。一是界定了河南的戰略地位。強調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有影響的文化大省,強調“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南是人口大省、產糧大省,又地處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戰略樞紐,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研判了河南所處的發展階段。強調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一個快速趕超期”“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階段”。三是明確了河南的發展方向。正是在對河南戰略地位和發展方位精準研判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鼓勵河南抓住并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加奮發有為,開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新局面。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強調河南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關于創新驅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近代中國落后挨打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特別強調,一個國家長期落后歸根到底是由于技術落后。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國的核心地位,須加強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是強調突破發展瓶頸的根本出路在創新。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他對河南發展提出了打好“四張牌”要求,其中一張牌即為“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主導推進創新驅動發展”。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二是強調要構建創新體系。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三是強調要重視發展教育和人才培育。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提出打好“四張牌”要求的同時,強調要“著力解決好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在拓展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強調“河南要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上下功夫,使職業教育能夠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希望在年輕人身上。他鼓勵年輕人不僅要學書本知識,還要在實踐中鍛煉,學成知識,學會做人,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承擔起建設祖國偉大事業的光榮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論述與其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一道,是黨的二十大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礎。
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
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發展任務重。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一是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2009年4月習近平在河南調研時強調,河南發展任務重,只有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才能改善社會預期和增強發展信心,才能為諸多困難和矛盾打下堅實基礎。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指出,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仍然是帶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改善并不是全部,人心向背也不僅僅決定于這一點。發展了,還有共同富裕問題。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并提出了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更加突出位置等要求。從強調發展不是單純保GDP增長、不是過去那種粗放型增長到強調高質量發展,發展始終是貫穿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主題。
二是強調要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09年習近平在河南調研時就強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指出“保增長,不等于單純保GDP的增長,更不是保過去那種粗放型的增長,而是保立足于科學發展的增長,保既算經濟賬,又算資源賬、環境賬,保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和統一的增長”。河南發展任務重,但“越是加大力度保增長,越要重視質量和效益,越要把保增長的目標建立在優化結構、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三是強調要著力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2011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建設好中原經濟區,對促進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我國中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板塊,帶動中部地區整體崛起,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針對河南產業結構、城鄉結構不合理這一突出矛盾,指出要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開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支撐。強調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著力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要立足于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高起點發展,不搞低水平重復,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起來,把爭創制造業新優勢同加快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把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同發展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河南經濟發展活力,快速提升河南的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同時,強調河南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堅決貫徹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要科學規劃中原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增強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還要更加重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將河南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概括為打好“四張牌”,把“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放在首位,強調了河南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性和戰略性安排。強調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把培育產業放在首位,推進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以業立城、以業興城。
四是強調要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善于用改革的方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關于做好“三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河南的“三農”工作。他到中央工作后先后6次到河南視察,3次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每次必講“三農”。
一是肯定河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小麥產量超過四分之一,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很大,地位舉足輕重。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既是河南的貢獻也是河南的奉獻。同時,肯定了河南探索走出的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道路。
二是強調河南農業和糧食生產所要抓住的重點。2011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河南農業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進一步搞好農業,可以支撐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支援全國的改革和發展”。強調河南要著重抓好四個關鍵環節:第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主要是由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加快農業經營方式由小規模分散經營向經營組織化程度提高轉變,加快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在此基礎上,加快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第二,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穩定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同扎實推進重點工程和項目建設結合起來,深入抓好優良品種選育和豐產技術創新,加快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大規模開展高產創建,繼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單產水平。第三,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省內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完善農田灌溉體系,促進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提升抗災、減災能力建設。同時推進飲水、公路、沼氣、電網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第四,加速農民增收進程。著力優化種養結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深入挖掘農業增收潛力,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村服務業,加強農民工就業指導服務,多途徑開辟農民就業門路,多形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地增長。
三是明確提出建設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家庭經營和規模經營要統一起來,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時強調,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四是強調要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農”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結合河南實際,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強調了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夯實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六點意見。
五是反復叮囑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指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定要把“三農”的事情辦好。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應該齊頭并進、相輔相成,千萬不要讓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掉了隊,否則很難支撐起全面小康社會這一片天。如果不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不把農業現代化搞上去,現代化事業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沒有達標。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根基?;鶎痈刹渴沁@個地基中的鋼筋,位子不高但責任很大。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農業是安天下穩民生的戰略產業。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糧食安全警鐘長鳴,糧食生產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要常抓不懈。強調糧食安全、“三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緊抓緊再抓緊。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要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調研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作者:張守四,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