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區全面推進戶廁改造工作
□記者 姬慧洋 通訊員 梁玉杰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睒闼氐拿耖g俚語體現了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對文明進步的迫切需要。連日來,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順應群眾期盼和形勢發展,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把戶廁改造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美鄉村”建設和“七改一增”工作相結合,全面推進戶廁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區統籌資金1260余萬元,對轄區內的33個行政村實施戶廁改造,完成戶廁改造8488戶,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11月8日,示范區許灣街道辦事處大王行政村村民王永行在家中收拾雜物,看著不遠處改造好的廁所,他感慨頗多。“以前經常為上廁所犯愁,夏天蚊子多,冬天又冷。改造后的廁所不但干凈衛生,還非常好用,廢水導入化糞池,糞便經過發酵還能作為有機肥用到莊稼地里,這樣不僅節省了肥料錢,而且種出來的莊稼還是無公害的。整潔干凈的如廁環境,院內、院外沒有異味,我們真心感謝黨委和政府,把好事辦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王永行指著自家的無害化衛生廁所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為提升農村群眾的幸福指數,示范區成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加強對戶廁改造工作的領導。區黨工委、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擔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組長,發改、財政、環保、住建、國土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精挑細選6名同志專門從事戶廁改造工作。科學制訂戶廁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四個一”,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補助,從標準制定、經費保障、規劃用地、宣傳發動、督促考核等多方面統籌協調,明確區、街道辦事處、村三級工作職責,上下聯動、整村推進,奮力實現戶廁改造全覆蓋,切實把這項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
以前說到戶廁改造,很多村民不理解,怕麻煩。示范區工作人員便把宣傳動員作為推動“廁所革命”的第一步,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利用宣傳頁、宣傳欄、微信等載體,向群眾廣泛宣傳實施“廁所革命”的重要意義,動員群眾拆舊建新,逐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形成文明如廁新風。街道辦事處、村、組干部落實“包村抓組、戶戶見人”的包掛幫扶責任制,全程跟蹤解決戶廁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全區范圍內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動員群眾自兌砂石物料,投工投勞。與此同時,示范區還組織人員到周邊縣市區考察學習,經多方研究討論,推薦使用水泥雙甕設備,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漏水滲水問題。選取許灣街道辦事處上樓、張埠口行政村作為實施“三格式”“雙甕式”戶廁改造模式的試點,取得成效后在全區進行推廣,讓群眾自愿選擇戶廁改造模式。截至目前,全區共完成戶廁改造8488戶,極大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和農民生活條件。
為切實保證戶廁改造效果,示范區對戶廁改造工作進行針對性指導和嚴格把控,嚴格落實三級驗收機制,確保改一戶、用一戶、滿意一戶,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同時,持續做好戶廁改造后續工作,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戶廁改造成效的標準,把推進“廁所革命”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真正讓群眾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了專題闡述,圍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等目標任務進行了重點部署,為我們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袁方說,“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我們將通過戶廁改造,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村污染助力。接下來,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投入新時代‘三農’工作,以農業農村的新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