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洪濤 =通訊員 連韶光 王宗之)今年以來,太康縣紀委監委把農村常態化掃黑除惡作為護航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創新舉措推動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通發力、同頻同振,以有效監督為鄉村振興賦能增色。
日常監督鎖定“癥結”“病灶”。該縣紀委監委聚焦農村常態化掃黑除惡及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在對象上,緊盯黨組織“一把手”、領導班子等“關鍵少數”開展監督;在內容上,緊盯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問題及“三資”管理等情況開展監督;在渠道上,緊盯群眾反應強烈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開展監督。創新實施“三看二查一整治”工作法,看隊伍建設、看班子運轉、看群眾評價,查履職情況、查作風建設,開展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已開展“室組地”聯合監督4次,發現各類問題20多條。
綜合施治注重“打深”“打透”。由縣委領導、縣紀委監委牽頭組成工作組,選取存在問題多、群眾上訪多的村(社區)開展集中整治。工作組將懲治“蠅貪”和常態化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持以“打”開路,對黑惡勢力露頭就打,注重打早打小打苗頭,對相關問題線索深挖徹查,打深打透,徹底清除損害發展環境、侵蝕基層政權的“害群之馬”。同時,堅持“打”“建”并舉,配齊建強村級領導班子,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助力鄉村振興。
以案促改實現長效常治。該縣紀委監委堅持用好警示教育資源,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和監管漏洞,通過下發監察建議書等方式,督促相關鎮村梳理排查薄弱環節,建立健全制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推動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案為戒,鏡鑒常照,警鐘長鳴。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已先后制發監察建議書5份,督促完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入戶走訪機制》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