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松 通訊員 王旭陽 文/圖)“7個葉剪一根,保證質量呀!”“昨天發貨一車,40多萬棵紅薯苗冷鏈物流直發新疆。俺這有42個大棚、19個小棚,全面繁育脫毒薯苗,最多時能帶動90多人務工就業致富?!?月23日,鄲城縣李樓鄉大賈莊行政村云州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內,61歲的技術員丁相喜正在指導大家剪紅薯秧(如圖)。該合作社在大賈莊行政村周邊流轉土地3000多畝,依靠河南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年繁育脫毒高端種薯1500萬斤,帶動300余戶村民致富。
李樓鄉黨委書記從良鳴告訴記者,近年來,李樓鄉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以園區化發展推動特色種植業提檔升級,激發特色產業潛能,形成了“李小樓壽光溫室蔬菜產業園、吳莊水晶(水果)蘿卜產業園、大賈云州薯苗培育產業園”三大園區,引導特色農業經營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目前,全鄉園區化種植紅薯、番茄、辣椒、水晶蘿卜等8236畝,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59座。
提升服務效能,凝聚園區“魂”。該鄉科學規劃產業園建設,通過政策帶動,突出優勢產業。成立高規格園區發展領導小組,制定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發展模式。助推李小樓壽光溫室蔬菜產業園探索“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大賈云州薯苗培育產業園高標準建設試驗示范田、薯苗繁育田和優質紅薯繁育田3000余畝,在全鄉范圍打造紅薯產業種植集群。吳莊水晶(水果)蘿卜產業園不斷探索“一村一品”農業發展路徑,引導農戶申報國家地理農產品標志,大力開展特色農產品企業“名牌”“商標”認證和申報,有效增強品牌市場競爭力。
特色產業需要特別的技術指導,該鄉聚焦標準化管理、新技術應用、產業化運作等關鍵環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邀請專家、學者定期指導、開展針對性實用技術普及和種植技能培訓。截至目前,邀請專家、教授6人次,開展技能培訓會8次,培養各類種植專業技術能手100余人。
加大投入力度,筑強園區“巢”。該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提升承載力和吸引力。一方面擴大種植規模。今年將新建各類溫室大棚140個,帶動群眾300余人就業。另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成立園區幫扶工作專班,按照“水通、電通、路通”目標,主動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水利等部門對接,規劃建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農貿市場等設施,實現產鄉融合,提升園區綜合服務水平。
加快融合發展,富裕園區“民”。該鄉充分發揮能人帶動效應,促進產業深入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發揮好帶頭人作用,積極與原有紅薯(薯苗)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結合,實行統一育種、技術培訓、農戶收獲的訂單生產模式,打造集育種、繁殖、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利用好村集體優勢,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雙綁”受益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發揮好合作社作用,大力整合土地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相結合,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和園區化經營,實現流轉土地有租金、群眾務工有薪金、村集體增收有資金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