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管”的三次角色轉換——
□記者 李瑞才
提起“城管”,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穿著制服在外執法的隊員們。殊不知,“城管”的工作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區環境衛生、園林綠化、水電等管線管網、熱力燃氣管道 、渣土治理、垃圾清運、市政設施等,甚至連城區居民飼養雞鴨鵝等細枝末節的事情,也都在他們的管轄范圍。面對極端天氣,是他們沖鋒在前、全力以赴;面對侵害城市和市民權益的違法者,是他們迎面而上,秉公執法;面對需要幫助的群眾,他們毫不猶豫,拽一把、幫一把、扶一把……“城管”就是城市管家,他們每天堅守一線履職盡責,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用心用情服務群眾。
甘當文明創建“螺絲釘”
“時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工作才好干。”這是董衛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老“城管”,他的手機一天24小時不關機,哪怕洗澡時也要放在旁邊。妻子打趣地說:“你的手機比辦公室電話還忙,工作比老婆孩子都重要。”董衛強現任市城管局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兼九大隊黨支部書記、大隊長,市燃氣(熱力)管理辦公室主任。進入城管隊伍的20多年來,他始終踐行心系群眾、執法為民理念,節假日也堅守在崗位,就像一顆“螺絲釘”緊緊“釘”在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哪里需要往哪“擰”、哪里需要往哪“鉆”。
“老百姓可以隨時打通我的電話,他們打我的電話是對我的信任。”今年已接近知天命年紀的董衛強深知,城市管理就像繡花一樣精細,絕不是簡單粗暴的執法,更需要用心、用情。“只有深入了解街道、社區群眾的實際困難并幫助解決,時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工作才能干好。”
自2012年我市中心城區啟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董衛強主要負責中心城區四區15個街道(不含淮陽區)創建工作的督查、交辦等工作。不論嚴寒酷暑、日曬雨淋,他都堅持嚴摳細揪城市的“病害”,持續對各類“頑障”下發督查通報,對亂倒垃圾、戶外廣告招牌、違章建筑等“痼疾”進行督辦整治……10多年間,中心城區先后獲得省級文明城市提名、省級文明城市、國家級文明城市提名、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這些成績的背后都有他的辛勤汗水和默默付出。
勇當渣土治理“終結者”
2018年,董衛強被調整到市渣土管理大隊(市渣土辦),負責全市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利用工作。在任期內,他帶領渣土管理大隊工作人員用腳步丈量著中心城區內的一街一巷,跑遍了各區的建筑工地,經過走訪摸底、充分研討,他參與起草制訂《周口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周口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關于開展建筑垃圾清運市場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等,為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百余輛渣土車,各種信息爛熟于心……這是同事們對董衛強的高度評價。在實際工作中,他帶領渣土管理大隊工作人員按照“三項準入”、三不出場、“四統一”(即統一編號、統一標識、統一密閉改裝、統一安裝衛星定位裝置的要求進行改裝)等有關規定,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積極協調住建、環保、交通等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平臺監控和定點設卡等方式,持續執行“白+黑24小時”巡查監管模式,加大渣土管理執法力度,實行全天候、無縫隙管理,時刻保持嚴管狀態,常態化嚴厲打擊中心城區建筑垃圾在清運、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守護廣大市民的美麗家園。
在任期間,董衛強還通過疏堵相結合的辦法,實行建筑垃圾清運處置特許經營制度,引入社會資金建設中心城區年處理200萬噸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讓建筑垃圾以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形式得到再生再利用,在高效服務、重點保障中心城區安置房建設等民生項目的同時,推動中心城區渣土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樂當燃氣安全“守護神”
2021年,董衛強的身份再次發生轉變,他被調整到市燃氣(熱力)管理辦公室任主任。2年間,他的足跡踏遍周口2區1市7縣,肩負起全市燃氣企業監管責任,盡職盡責地守護著萬家煙火。
為規范瓶裝液化石油氣行業和燃氣行業的管理,董衛強著手建設“智慧燃氣”,建立危運證車輛數據庫,對老舊鋼瓶進行信息化管理,有序推進鋼瓶產權置換、集中配送等工作,構建起液化石油氣“互聯網+供氣服務”平臺,實現“實名登記、平臺預約、送氣上門、接裝到位、安全檢查、隱患整改”的全過程監管。他帶領團隊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持續對占壓燃氣管道、施工挖掘損毀管道、非法倒氣等危害燃氣安全、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治理打擊,督促燃氣企業對群眾反映的開戶報裝不及時、收費渠道不方便、收費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進行及時整改,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董衛強說:“城管這份工作,是為了讓城市變得更好,最渴望的就是被群眾理解。”沒有豪言壯語,只求無愧初心。董衛強和眾多平凡的城管人一樣,依舊忙碌于他熱愛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崗位上默默奉獻著,用心用情服務著廣大市民,用辛勤汗水換來城市水清地凈,用“繡花”功夫扮靚城市容顏,用智慧擔當保障著城市平穩運轉。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