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婷
張伯駒用責任和擔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生命與熱血鑄起民族之魂。項城市本著“叫響一個人,知名一座城”的發展理念,成立了張伯駒文化研究會。周口師范學院成立專門的張伯駒研究中心,深入開展張伯駒文化研究,為文化周口建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打造張伯駒戲劇文藝精品。通過戲劇表演,將張伯駒的人物形象和愛國事例生動地展現給觀眾,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戲劇創作人員要不斷探索,認真搜集有關張伯駒的文學素材或采訪相關人員。戲劇表演人員要不斷加強藝術修養,努力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以戲劇形式表現出張伯駒的內心世界,展現其濃濃的愛國情結。要通過精湛的人物刻畫和情節編排,展現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和人性光輝,讓觀眾在視覺享受中感受張伯駒高尚的愛國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激發愛國心、報國志。
張伯駒對文化藝術的孜孜追求,心系國家發展和民族命運的家國情懷,淡泊名利、重情重義的人格修為,堪稱當代典范。要創新教育方式,豐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嘗試以講故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張伯駒的愛國主義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深入了解張伯駒文化傳承的深刻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自立自強意識和服務社會的情懷。
張伯駒是一個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文人,其身上處處彰顯著傳統文人的優秀品格。2020 年9月16日項城市成立了經典誦讀協會。誦讀愛好者以文言志,以獨誦或合誦的形式誦讀經典、歌頌祖國、迎接未來。張伯駒是真誠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是值得學習的典范,我們應當以多種形式傳播他的作品,讓傳統美德滋養時代新風。
通過舉辦張伯駒詩詞書畫展覽和書法交流活動普及書法教育,傳承詩詞書畫藝術。項城是張伯駒的出生地,2022年11月14日,項城市張伯駒文化研究會詩詞藝術研究院召開成立大會。通過名人效應,擦亮張伯駒文化品牌,提高項城的知名度。詩詞藝術研究院的成立,不僅可以更好地弘揚傳承張伯駒的文化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也為廣大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對我市詩詞藝術的繁榮發展起到積極作用。2023年是張伯駒誕辰125周年。為更好地紀念和弘揚張伯駒的傳奇人生和家國情懷,2023年4月21日,項城市在張伯駒公園舉行首屆“匯叢碧之光,照文明古城”全國書法作品展。這些作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表達對一代名士張伯駒的深切緬懷和無限敬仰之情,全面呈現了張伯駒一生的主要成就和勇于擔當精神。
修繕張伯駒故居。張伯駒故居位于項城市秣陵鎮東街小學院內,坐北向南,三間兩層磚木結構梁架式清代建筑。據說,故居是張伯駒家的老藥鋪,民國時期張伯駒曾閑居于此。蓮溪書院位于項城市秣陵鎮西大街南側,清代乾隆年間創立,有講堂、習房、號房等,張伯駒幼時曾在此讀書,現為老城高中舊址。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僅存講堂五間,習房六間,房間西南角不遠處,保存有一口百年老井,井水清澈。參觀張伯駒故居,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跡,仰慕張伯駒的驚世義舉,弘揚他不惜傾家蕩產,用忠誠和生命捍衛和保護我國重要文化遺產的高貴品格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舉辦張伯駒學術研討會。2020年11月28日,全國首屆張伯駒學術研討會在周口舉行,會議研討以張伯駒生平、古書畫收藏鑒賞、詩詞、書畫、京劇藝術研究等內容為主題,進一步激發了學術界研究張伯駒的熱潮。2022年,張伯駒研究中心在周口師范學院正式成立。我們要深入開展張伯駒文化研究,以客觀、準確的研究態度,為張伯駒學術研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讓張伯駒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作者單位:項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