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
本報訊(記者 徐松 通訊員 李佳茹)5月23日,鄲城縣城郊鄉、胡集鄉搶先開鐮,標志著該縣146萬畝小麥正式進入收割期。
“今年收成不錯?!碑斎丈衔纾卩惓强h城郊鄉王樓社區的一處麥田里,王樓社區居民劉心愿看著金黃的麥粒,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同時,在胡集鄉晉崗村,8臺收割機在田間進行收割作業,全村的小麥預計3天時間就能收割完畢。
為切實做好今年“三夏”生產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適時播種,鄲城縣抓緊抓實“夏收、夏種、夏管”各個環節,早動員、早部署、早行動,全力備戰“三夏”生產。
做好機具摸底,滿足麥收需求。全縣協調投入小麥收割機3200臺,拖拉機、播種機等農機具2萬余臺,整合農機維修零配件供應網點30家,備足零配件,全力服務“三夏”生產。
加強服務保障,護航“三夏”生產。聚焦搶收搶種,設置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點,組建機收服務隊,提升農機服務能力,保障農機燃油供應及道路暢通。協調多方全力抓好天氣預警、夏糧收購儲銷和科技服務,做好糧食晾曬、儲存及秋播等技術指導工作,保障農資供應,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滿。
落實安全生產,抓好秸稈禁燒。堅持“人防+技防”雙管齊下,加強對重點時間段的監管,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全面落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措施,加強秸稈“五料化”利用技術指導和推廣應用,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堅決杜絕隨意焚燒秸稈現象。
搶抓麥收空檔,夯實豐收基礎。一方面結合麥收換茬時機,圍繞鄲城縣“一優五基地”產業布局,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力促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一方面要緊盯秋糧播種期,積極開展玉米單產提升、綠色高產高效行動、耕地輪作等項目,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實現油料作物增產增效,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