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峰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也日益多樣化。據報道(《周口日報》2024年6月11日),在川匯區華耀城街道葛灣村,蘆薈產業正悄然崛起,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新亮點;在淮陽區鄭集鄉大孔莊村,土元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鑰匙”。產業無大小,關鍵在經營。這兩個看似相對小眾的產業,實則蘊含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蘆薈產業在葛灣村的崛起,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蘆薈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超過1500畝的種植面積,超過5000萬元的年產值,這些不俗的成績是當地群眾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鄉村振興戰略正在釋放巨大潛力的有力證明。蘆薈產業的興起,不僅豐富了當地農業經濟的內涵,也為村民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淮陽區鄭集鄉大孔莊村的土元養殖也展現出勃勃生機。土元作為一種中藥材,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村民于艷華通過多年的努力,不僅自己實現了小康,還帶動了周邊多個家庭加入到土元養殖的行列中。這種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不僅拓寬了村民的致富渠道,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土元養殖的成功實踐,為鄉村產業的謀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找到適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徑。無論是蘆薈種植還是土元養殖,都是基于當地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的精準選擇。這些產業不僅具有生態環保的特點,而且市場前景廣闊,能夠為村民帶來穩定的收益。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產業總結出共性的發展方向,就是要鼓勵更多的地方結合自身實際,以“特”取勝發展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當然,基層群眾直接面對市場,總是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因此,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必須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資金、市場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此外,還需要加強產業規劃、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提升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讓我們與基層群眾攜手共進,以特色產業為引擎,走好鄉村全面振興之路,推動新時代鄉村巨變。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