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靖
“17歲中專女生姜萍,闖進全球數學競賽12強,進入決賽。”這個話題一度成為熱搜,6月22日,姜萍如期參加決賽,熱度又持續發酵。該話題,之所以能夠引發熱議,不僅因為姜萍出眾的數學天賦,更多的是人們喜歡追逐這種“逆天改命”式的劇本,好奇如此數學天才為何會出現在中專學校,要知道,競賽的前11名,可都是清華、北大、劍橋、麻省理工的大神級別的學生,而姜萍所在的中專“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名字顯得又長又刺眼。
毋庸置疑,姜萍能獲得如此成績離不開她的勤奮以及對數學癡迷般地熱愛,但更多的是因為她非常幸運地遇見了數學老師王閏秋。王閏秋同樣也是個數學天賦極高的人,2020年從江蘇大學數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后,王閏秋入職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可以說,姜萍能在數學上有此造詣王潤秋功不可沒。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全國重點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王閏秋為何會到縣城的一所中專職教?歸根結底,與我國現在優秀的教育環境有關,大部分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本科生普遍、碩士研究生也不少,姜萍受益于我國高等教育紅利的外溢。人口基數足夠大的時候,一定會有天才出現,但天才也需要有好老師來引導、教育。姜萍上中專后是因為有非常好的數學老師發現了她,帶她打開了高等數學的大門,而王閏秋能在縣城的中專任教就是我國高等教育紅利外溢的結果。10年前、20年前這么高學歷的老師大概率是不會在縣城的中專甚至是高中任教的,那時的中專和高中教師的學歷以大專、本科居多。而現在,碩士研究生在縣城的中專、高中任教已不足為奇,這足以說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經多到溢出來了,產生了外溢效應,讓更多的天才能夠遇到好的老師。
天才常有,而讓天才發揮的平臺罕有。當教育水平被抬高到一定水平,更多有天分的人就會有一個不錯平臺來施展才華,才會有更多的“姜萍”出現。這個世界上并不缺少天才,但發掘天才、培養天才、保護天才,讓天才盡情地發光發熱才是最難的事,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會有更多的人才外溢到更多的領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回流”到縣城,釋放出更大的人才紅利。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