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芳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鄉村產業,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農民生活富裕起來,鄉村社會才能取得持續穩定的發展,才不至于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衰落。同樣,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也是我國鄉村發展的重要渠道,是形成“一村一特”布局的重要途徑。
太康縣特色農村產業發展成效
特色農村產業蓬勃發展。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太康縣鼓勵引導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畜牧養殖、特色蔬菜水果種植等,有效提高了群眾收入。通過“德榮”牌、“明正”牌牛肉系列產品生產龍頭企業帶動,打造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依托羅古洞行政村土地平整、氣候適宜、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等發展要素,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
“雙綁”機制助力特色農村產業發展。農戶與合作社“綁定”發展,即引導越來越多的農戶以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入股合作社,享受技術統一指導、農資統一采購、產品統一銷售等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綁定”發展,即積極幫助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對接,通過訂單、包銷、委托生產、建立基地、勞務服務等方式,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負責市場銷售,承擔市場風險,決定種什么、怎么種,向合作社下達訂單,并提供品種、技術、標準等服務,合作社按照龍頭企業要求組織農戶生產,協助收購農產品。
農民群眾收入明顯增加。太康縣通過采取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及公司合作社等一系列支持農村產業發展措施,不斷提高農民群眾收入。此外,太康縣通過土地流轉、資金支持等政策,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工廠辦在了家門口,有效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
太康縣特色農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特色農村產業創新引領能力不強。目前,農村特色種植已形成一定產業化,但種植產品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主導產業創新引領作用不強,產業發展仍然滯后。以蔬菜種植產業為例,太康縣目前蔬菜種植仍以傳統塑料大棚為主,生產設施較為單一,高標準農業設施較少。種植蔬菜大部分為傳統的常見品種,附加值較低,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
特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力度不夠。雖然太康目前各類產業發展呈現向好發展態勢,但是產業融合主要是一二產業的簡單融合,例如“種植+銷售”“種植+加工”等,這種融合方式經濟效益和附加值都不高。
特色農村產業鏈條過短。太康縣特色農村產業一般為食品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服飾鞋帽代加工等,這些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只需要購置相應的設備,招聘一些員工進行操作即可,缺乏技術含量,產業鏈條非常短,產品種類單一。
特色農村產業人才儲備不足。目前太康縣面臨著人才來源匱乏,成長環境不完善等問題。由于當前農村產業發展環境不完善,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夠,導致本地年輕人才流失,而外來人才引不來、留不住。
太康縣特色農村產業發展對策
推動特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政府應積極出臺相關舉措,鼓勵一般農戶通過土地租賃、轉讓等方式進行土地流轉,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從而提高農村種植規模化水平,為發展大規模農業種植提供基礎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包括農田水利設施,道路交通設施等。著重解決農場和合作社“重創建、輕管理、欠規范”問題,實現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營銷品牌化。通過政策引導、資金幫扶等方式,依托本地資源推動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提高群眾收入。
優化特色農村產業發展科技和人才支撐。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依托現有領頭企業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提供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邀請專家學者創建農業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推進產學研相融合。培養專業科技隊伍,逐步打造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領軍企業。聘請專業老師和技術人才走入農企長期開展培訓,對農民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職業教育,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在特色農村產業發展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村內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等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中選拔村干部,進一步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加強黨建引領,促進村集體經濟有力發展,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適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
(作者單位:太康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