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不僅滿足了老齡群體的飲食需求,而且增添了幸福滋味、傳遞了城市溫情
本報訊 (記者 徐松 通訊員 王衛平 文/圖) “天天做飯愁、天天吃啥愁,是大多老年人的煩心事,也是子女的操心事。社區食堂為大家解了愁,這里一日三餐種類豐富、價格實惠,一碗豆漿才要七毛錢,茶雞蛋三毛九一個,味道非常好?!?月29日早晨,在干凈、溫馨的鄲城縣新城街道秀水社區食堂,社區居民于大爺和老伴坐在餐桌前邊吃邊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鄲城縣在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全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針對老年人一日三餐實際需求,不斷推動“家門口”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讓他們足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幸?!笆场惫?,切實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滿意度。
74歲的楊大爺家住秀水新區,每天早上先在小區花園里散步,然后到社區食堂用餐。他對記者說:“平時一個人在家里就是燒茶餾饃,乏味不說還沒營養,現在有了社區食堂,真是解決了我的大問題?!?/p>
記者看到,秀水社區食堂可同時容納80余人用餐。社區內70歲以上老年人在這里用餐均可享受3.9折優惠,每天花費不到10元錢就能享受一日三餐。社區食堂負責人張平說:“我們堅持食材即用即采購,在確保菜品新鮮的同時,還專門設置了長者用餐區,配備了適老化桌椅,讓老人用餐更加方便、舒適。”
老年人的吃飯問題直接關系著養老幸福指數。鄲城縣引導和鼓勵社會企業積極參與和興辦以服務轄區老年人為主要目的的社區食堂,并針對老年人就餐提供相應補貼。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困難老人的“煩心事”。
秀水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艷說:“目前,社區食堂日均服務老人就餐50余人次。我們將根據老年人口味需求,進一步提升餐品質量,讓他們吃得更健康。同時,我們還計劃拓展配餐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由社區工作人員或志愿者上門送餐,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全力推進社區食堂建設,是鄲城縣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生動實踐。社區食堂,不僅滿足了老齡群體的飲食需求,而且增添了幸福滋味、傳遞了城市溫情,讓他們在“小食堂”吃出了“幸福味”。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