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周口經濟怎么看
2024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年。
這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周口上下團結一致、不畏困難、披荊斬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進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周口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其中“創新發展取得突破進展”“產業體系加速構建”“重點改革成效顯現”等方面的成果來之不易,令人備受鼓舞。這些成果是對去年全市努力結果的肯定,也為大家做好明年的工作增強了信心。
成績,來自于創新驅動有力
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 1個
創新型企業達400余家
新增專利授權2679件
新引進各類人才4.3萬余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今年的會議報告中,“創新”成為“高頻詞”,一個個創新成果“躍然紙上”,反映出創新發展在周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現代化周口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高新區創建進展順利。國家高新區創建進入攻堅階段,這是周口邁向更高層次創新發展的重要標志。在這一過程中,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眾創空間2個、高新技術企業15家,新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順利完成年度創建任務。與此同時,西華、項城也即將獲批省級高新區,這將進一步形成創新發展的集群效應,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
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所有開發區創新中心建成投用,伏羲實驗室投入運營,智慧島入駐雙創載體、創新型企業達400余家,為服務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主體活力迸發。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7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提升至81.7%,這些數據標志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并積極投身于研發活動中,形成了濃厚的創新氛圍。企業技術合同登記額突破40億元,新增專利授權2679件,這些成果不僅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體現,更是周口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有力證明。
創新生態的持續優化。“1 + 21”一攬子人才政策落實見效,累計投用人才公寓3500套,新引進各類人才4.3萬余人且居全省前列。人才的匯聚,促進了創新要素的流動與融合,為周口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成績,來自于產業蓬勃發展
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43家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2家
智能車間(工廠)19家
2024年,周口始終秉持“項目為王”的理念,抓實抓好“五個清單”,強力推進“三個一批”,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一系列舉措推動著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讓周口在工業強市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質增效。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金丹科技憑借著年產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項目的滿產達效以及5萬噸L﹣乳酸技改項目的工藝領先,乳酸產能穩居全國第一、全球前三。銀豐科技可降解材料產業園即將投產,可降解地膜產量在行業內遙遙領先,正逐步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鑫豐生物一期竣工投產,香港騰赫年產50萬噸改性淀粉等項目的簽約落地,樂普年產1億支生物制劑項目有望在全國率先投放市場,優勢明顯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初步形成。
智能零部件產業方面,耕德電子成為華為智能零部件制造關鍵供應商,凱旺科技年供應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公司產品超5億元,中芯微芯片燒錄等項目不斷集聚,全市CNC設備達1.5萬多臺,在全省智能零部件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也在加速集聚,為周口產業發展增光添彩。周鋼寬厚板項目如期竣工投產,成為全球領先的“軋機之王”;龍都電磁新材料項目設備安裝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澄明食品工業園年產值突破36億元、稅費超億元;紅綠藍紡織項目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全市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居全省第1位,邁入了智能印染新階段。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新認定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4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2家、智能車間(工廠)19家,均居全省前列;34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全部投產,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提質增效、產業迭代升級,讓傳統產業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成績,來自于改革落地見效
外貿進出口總額75億元
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32.1億元
新設經營主體27.66萬戶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來,周口始終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增強活力動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方面。圓滿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精簡規范議事協調機構,鞏固深化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實現編制機構優化配置。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鄲城、沈丘兩縣被納入國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農技、農機、農經“三支隊伍”改革穩步推進。持續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試點,扎實推進“減縣補鄉”,下沉編制1319名,鄉鎮(街道)權責體系更加清晰,基層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方面。深入開展“五職招商”,成功舉辦第四屆周商大會,累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45個、總投資1424.8億元,投資35.5億元的中核綠色低碳儲能產業園、蓮花控股智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開展進出口業務企業達290家,外貿進出口總額75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32.1億元,新設外資企業7家,實際使用外資1526萬美元。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實施“三個之外無審批”,市縣兩級辦事大廳全面設置“一件事”綜合受理窗口,行政審批標準化、制度化、便利化程度明顯提升。發揮市縣兩級投訴中心作用,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評議,倒逼主管部門優化服務流程,全面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實現對守法合規企業“無事不擾”、違法違規企業“精準監管”,全力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設經營主體27.66萬戶、增長68.68%、居全省第1位,總量達99.06萬戶、居全省第3位,全年有望突破100萬戶。
經濟發展穩進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居全省第2位。
●1月至11月,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用電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新設經營主體27.66萬戶,增長68.68%,居全省第1位。
●貸款余額2883.33億元,增長11.82%,居全省第1位。
創新驅動強勁有力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7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提升至81.7%。
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全市 CNC設備達1.5萬多臺。金丹科技乳酸產能穩居全國第一。
●新認定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4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2家、智能車間(工廠)19家,均居全省前列。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全年糧食總產183.7億斤,保持全省第1位。
港航發展勢頭強勁
●港口貨物吞吐量5205.64萬噸,占全省的85%以上,集裝箱吞吐量14.6萬標箱,同比增長50%。
城鄉融合步伐加快
●縣域經濟成高原態勢強勁,9個縣市區經濟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重點改革成效明顯
●“三個之外無審批”持續深化,辦事材料、辦事時間分別壓縮30%、80%。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新增技能人才19.73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及幼兒園189所、新增學位4.34萬個。1.6萬套安置房如期交付,71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