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高山
科技引領未來。如今,數字化技術正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競爭格局。周口盛泰紡織有限公司(簡稱盛泰紡織)順勢而為,通過創新引領,從“制造”走向“智造”,激活了產業發展新動能。
日前,記者走進盛泰紡織工業園采訪,看到這里的道路筆直、環境優美,生產車輛來來往往,到處是繁忙的景象。
進入生產車間,只見偌大的廠房里30余臺大圓機和數十臺橫向織機隆隆作響,幾乎不見工人的身影。
“我們基本實現科技化生產、智能化管理、AI化檢測,紡織服裝產業正逐漸從勞動密集向科技密集轉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李靜說,“我們基本實現‘一朵棉花進、一套成衣出’,智能化生產流程讓我們為客戶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的一站式服務。”
從棉花到成衣,是一個什么樣的流程?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首先走進5號針織車間。這里是生產毛圈、三明治、五明治、六明治等高端坯布面料的車間。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從意大利引進的高2米、直徑1.5米的200臺針織大圓機有序排開,全程由電腦操控,自動運轉。
當生產的布匹被運至制衣車間后,浩漢智能機器就會進行自動化面料卸料、入庫、出庫及智能數據化管理。據介紹,隨著大型機械臂投入使用,存放15萬碼面料僅需1人操作,單卷面料入庫時間僅需35秒。
“系統根據裁床計劃自動調取面料,然后由機械臂自動抓取放到自動導引運輸車上,最終將面料送至裁床機器旁。自動導引運輸車集光、機、電、計算機為一體,導引能力強,定位精度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裁剪中心可日產3萬片成衣裁片。
在裁剪中心,工人先從電腦中調出服裝樣式,然后將其發送到智能裁床。僅幾分鐘時間,服裝的袖子、前胸和后背等裁剪衣片就被做出。裁剪衣片經過壓燙區、印花區后,一件件帶有品牌標志的服裝隨之而出。
智能智造,精益求精。作為龍頭企業,盛泰紡織可年產1000萬件高檔成衣、2萬噸高檔針織面料。李靜介紹,公司購置了智能針織機、智能倉儲設備等各類智能化設備及軟件系統,實現了生產的數字化管理。
“公司落地以來,商水縣委、縣政府采取縣領導分包、土地優先保障等舉措,使公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投產達效,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日益完善。特別是在辦理手續時,職能部門為公司開設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靜說。
“發展時不我待,奮斗只爭朝夕。我們將繼續錨定優化營商環境這一關鍵目標,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更優的作風服務項目發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商水縣重點項目和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主任范春華說。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