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啟峰
“我姓酒,美酒的酒。”太康女作家酒衛紅,常常這樣自我介紹。
酒是稀有姓氏,酒衛紅考證,全國姓酒的人不過萬人,其中一個分支,就在太康縣獨塘鄉酒莊。
酒莊有條蘭河流過,蘭河成為酒衛紅一生的記憶。她在蘭河邊出生、成長,又嫁給蘭河岸邊的一個漢子,生活至今。
50歲那年,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酒衛紅在抖音上發表系列長文案“蘭河記憶”,記錄自己的前半生,收獲了6萬多名粉絲,后來這些文案被酒衛紅整理出書,她也因此成為周口作協會員。
參加這次周口文學藝術周,酒衛紅帶來了幾瓶酒——“蘭河記憶”文創酒,請相知的文友品鑒。去年8月,酒衛紅在抖音上發布視頻,推介自己代理的這款白酒,評論區里當即兩極分化。
有人說,一切高雅莊重在利益的驅使下一文不值。
還有人說,宇宙的盡頭是帶貨,作家裝什么清高,最后不還是“從了”?
這些評論刺痛了酒衛紅,但她早有預料。她為什么賣酒?
她已面臨生活的窘迫。為了出書,她花了一筆錢,都是以前辛苦做小生意掙來的。她說:“這兩年我專職寫書,無暇他顧,現在有種坐吃山空的感覺,長此以往,我連面條都喝不上。”
寫作是一場修行,文字修心,亦需錢帛維持日常開銷,兩者俱不可少,寫作是修行,不是修仙。作家,尤其是像酒衛紅這樣的“鄉野散修”,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更要奔波勞苦,為稻粱謀。
出書后,不斷有書友從天南地北趕來探訪酒衛紅和蘭河。朋友來了有美酒,酒衛紅用酒量大增,很自然地就想到自己代理一款白酒,節省招待費用,還能補貼家用。在一位酒圈朋友的幫助下,她多方考察,選定了一款口糧酒,貼標“蘭河記憶”,做出第一個文創產品。
不友好的評論讓酒衛紅寒心,但更多粉絲的話語溫暖了她:
“不知饑寒不是人間,一腔熱血粥米延源”;
“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走自己的路,愿酒香飄萬里,一路長紅”……
粉絲用話語還有行動支持了酒衛紅,第一天她就賣出2萬多元的酒。
粉絲的支持讓酒衛紅自信,她還有更大計劃——為家鄉產品代言,把太康、周口好物推向全國。眼下,她正在做這方面的素材積累,將推出相關產品視頻、文案。“作家不應該是清貧的,如果能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家鄉、為社會作一些貢獻,還兼顧了自身,何樂而不為呢?”酒衛紅說。
酒衛紅的酒,希望能長久。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