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月全 通訊員 郝金貴 穆文涵 文/圖
核心閱讀
奮發崛起正當時。走進扶溝大地,一項項創新技術迭代升級,一個個智能化工廠開足馬力,處處奔涌著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近年來,扶溝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戰略,持續提升工業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引進新技術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位于扶溝縣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的河南省嘉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簡稱嘉友機械)生產車間,一臺自動導引運輸車來回穿梭,不停揮舞著機械臂進行物料搬運作業,控制屏幕實時顯示生產數據。“這些智能化生產線被稱為‘黑燈工廠’,是扶溝縣汽車零部件企業從‘制造’邁向‘智造’的重要標志。”扶溝縣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所有的生產、存儲、搬運、檢測環節無需人工操作,主要由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按照設定的指令自行完成,一條生產線只需要一名工人看護管理。”嘉友機械總經理郝應崢介紹,智能化生產線運行后,經可研測算,在同等規模產量的車間,過去需要120余名員工,現在僅需要6名員工,生產效率比過去提高15%以上,產品不良率由7%降至0.8%,綜合效益提升21%左右。
作為周口首批“黑燈工廠”之一,嘉友機械項目投資5.2億元,2022年落戶到扶溝縣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擁有國家專利14項,安裝智能化生產線12條,年產缸蓋、缸體15萬只,發動機零部件260萬套,實現產品研發、生產、檢測一體化。
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產業是扶溝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較強的承載能力和突出的品牌優勢。近年來,該縣聚焦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底盤零部件產業鏈條,完善提升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園、綠色無塵鑄造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區域集聚力、全省引領力、全國競爭力的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配件生產基地。
“現在訂單多得忙不過來。”河南奧蘭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簡稱奧蘭船舶)副總經理劉興旺說,奧蘭船舶原本是一家采用傳統砂型鑄造工藝制作銅鋁等機械發動機的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曾陷入困境,巨大轉變來自引進3D打印技術之后。
走進奧蘭船舶3D鑄型打印中心,車間干凈整潔,沒有想象中的粉塵彌漫、鐵屑橫飛和火花四濺。該公司投資500萬元引進的高端3D打印系統,正在按照程序制作一款結構復雜、高精度的鑄件模具。
“這臺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結構復雜、高精度的砂型,并極大縮短產品設計周期,也可以制作高難度鑄件產品,具有效率高、質量優、成本低的特點。”劉興旺介紹說,憑借這套高精度打印設備,他們生產的缸體缸蓋遠銷美國、土耳其等國家,品牌影響力大幅提高。
作為當地裝備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奧蘭船舶將這臺高端3D打印機與行業共享,還與中國鑄造協會、中國機械總院集團沈陽鑄造研究所合作,開展裝備制造行業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扶溝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培育新產業
科技創新動能強勁
2025年2月12日,在扶溝縣禾瑞五金塑膠光電制品有限公司(簡稱禾瑞光電)生產車間,組立、裝調、測試等生產線有序運行,穿著全套防塵服的工人在一個個精密儀器前認真操作。
“禾瑞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光學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禾瑞光電董事長高亞明表示,禾瑞光電專注于車載鏡頭、安防鏡頭等光學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工作,產品主要應用于倒車影像、360全景鏡頭、行車記錄儀、民用監控設備、智能家居等領域。
近年來,禾瑞光電以科技為引領,不斷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資力度, 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市場占有率。目前,禾瑞光電在光學鍍膜、注塑成型和組裝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公司主要為光學鏡片提供各種鍍膜工藝,相對于傳統的光學冷加工,鍍膜工藝需要更高的技術支撐。”高亞明表示,他們通過不斷加大設備投入力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據了解,禾瑞光電深耕昆侖玻璃、光學鏡頭生產領域,主產品昆侖玻璃采用108道微晶原材及面板加工工序和24小時高溫納米晶體生長技術,具備高強度、耐磨、高透光性,獲得全球首個瑞士通用公證行五星級玻璃耐摔認證,能夠呈現清晰亮麗的視覺效果,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屏幕及平板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市場前景廣闊。
2024年上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禾瑞光電總投資3500萬元年產2500萬套光電電子產品設備項目上馬,重點對注塑機、鍍膜機、全自動組裝機等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完成后,自動化程度超90%,生產效率(產能)提高30%,產品質量(良品率)提高15%,可年產鏡頭420萬片、濾光片300萬片。
充足的科研投入換來的是貨真價實的回報。目前,禾瑞光電擁有技術工人380余人,擁有實用型及發明技術專利30項,先后通過ISO9001、ISO14001等體系認證,客戶群體遍布國內市場和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國外市場。
“我們的目標是在自主創新上下大功夫,未來在光學產品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高亞明信心滿滿地說。
今后,扶溝縣將繼續把打造新產業、探索新模式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搶抓光學產業風口,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不斷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
激發新動能
產業集群聚鏈成勢
紡織印染是扶溝縣重點支柱產業之一。該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開展“以商招商,以鏈招商”,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4年上半年,作為扶溝“筑巢引鳳”招商項目,扶溝世成織造有限公司年產織布2萬噸、四件套120萬套項目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主要建設生產車間、儲存倉庫、辦公樓等,安裝織造生產線8條。
同期投產的,還有河南商益紡織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毛絨布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主要建設生產車間、綜合樓、倉儲物流等,購置5條毛絨布生產線。“我們的產品遠銷歐美、非洲、中東等地區,為世界多個品牌提供優質高效的紡織和成衣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項目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5億元,利稅280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300人左右。”河南商益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兆豐說。
2025年2月6日,扶溝縣舉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建設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項目11個,總投資21.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2024年,扶溝縣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拼經濟的關鍵抓手,26個省市重點項目、78個“五張清單”產業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助力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70.3億元,同比增長7.8%,生產總值躍居全市第一位。
2025年以來,扶溝縣堅持以農業強市、工業強市“雙強”建設為引領,緊盯先進制造業主攻方向,以“五張清單”抓項目,“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七個專項行動”打基礎,以“起步就沖刺、開局就決戰”的奮進姿態,全力以赴擴投資、穩增長,奮力沖刺“全年紅”。
“依托中垣環保科技印染產業園,水天服飾成為海瀾之家河南最大針織服裝生產基地,東辰紡織、洋森紡織產品直供紅豆、潔麗雅等知名企業,形成了紡紗、織造、印染、家紡、成衣于一體的全鏈條集群。”扶溝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說。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扶溝縣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助力科技企業發展壯大,增加就業崗位。
扶溝縣“雙創”中心位于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占地450畝,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項目立足于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棉紡織及印染加工、蔬菜生產及精深加工產業進行布局和建設,打造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投融資服務、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務于一體的“雙創”綜合體。
“園區建有招商會客廳、綜合展示廳、創新中心、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孵化中心,即‘兩廳五中心’,為入駐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產品研發、投融資、法律咨詢等服務。”扶溝縣雙創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扶溝縣出臺多項支持政策,扶持創新企業發展。目前,清華啟迪、國盛豐源、理工力強等企業已入駐運營,年內可培育高質量科創單元20家以上,引進創新技術人才80人以上,將有效提高扶溝縣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創新創業、孵化培育、科技賦能、就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扶溝縣在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各企業依托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占有率,為扶溝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目前,扶溝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孵化器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完成2.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