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瑞才)近年來,我市城管部門將科學管理、溫情執法和貼心服務有機融合,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用行動詮釋城市管理法度與溫度,“城”就美好生活。
“門前三包”,著力構建“全民參與、多元協同、多方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專項整治,以“微手術”祛除“老頑疾”,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各級城管部門持續圍繞“民之所想、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按照“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的要求,堅持分類施策和因地制宜并重,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加強對臨時農貿市場、便民夜市的管理,堅持提前介入、源頭管控,對弱勢群體實行“首違不罰”“先禮后兵”的柔性執法方式,實現維護法律尊嚴和保障民生相統一;以十字路口、主次干道、學校、商超、景點、醫院等人流密集區域為重點,深度治理占道經營,引導攤販有序經營;堅持提升標準、長效治理、堵疏結合,以專項整治“小切口”推動城市面貌“大改觀”,大力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對市民來說,幸福感源于身邊的小事和切身的感受。近年來,各級城管部門下足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以百姓的幸福指數作為城市管理水平的評判標準,讓精神文明建設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成為群眾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如今,市民行走在周口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溫度,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福利。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