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月全 通訊員 宋子源
為進一步聚焦群眾多元化就醫需求,今年以來,扶溝縣大新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凝聚代表力量,建立“全鏈條監督、全過程參與、全方位服務”工作機制,形成“人大監督推動、政府部門落實、專業人員參與、人民群眾評價”的立體化工作格局,以實打實的監督成效,架起改善民生的“連心橋”。
建立監督閉環機制,形成聯動“一盤棋”
織密監督網絡。建立“聯絡站統籌、代表小組包區、代表聯村”三級監督架構,組建4個代表小組,72名鎮人大代表聯系22個村,構建了鎮域全覆蓋的監督網絡。定期組織醫療衛生領域的代表召開工作例會,聽取衛生服務工作情況匯報,分析短板弱項,收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共召開專題會議3次,收集意見建議11條,推動衛生服務高質高效。
建立監督機制。實施“調研+研判+交辦+整改+評估”工作法,建立藍色提醒、黃色預警、紅色問責“三色督辦單”制度,形成問題有人發現、整改有人督促、成效有人評估的工作閉環。共開展慢性病用藥保障、硬件投資建設、醫保資金使用、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等專項調研5次,推動解決問題6個。
強化溝通協調。建立鎮人大代表聯絡站與鎮直部門定期會商機制,將收集到的群眾訴求上下聯動、會商解決。比如,針對鎮衛生院醫療設施短缺問題,協調推動縣人民醫院將一臺移動CT車投入大新衛生院使用,為鎮域人民健康提供有效、安全、便捷、先進的醫療服務。
實施專項行動,打好監督“組合拳”
聚焦醫療安全,開展專項行動。組建一支有醫療背景的代表組成的專家監督組,對村衛生室處方進行抽查,發現問題24個,督促立行立改。聘請3名醫療專家作為人大監督顧問,聯合市場監管所開展醫療器械專項檢查4次。
聚焦服務提升,實施“暖心工程”。22個村級代辦點實現參保登記、醫保代繳等服務“就近辦”。創新“代表陪辦”機制,組織代表化身“辦事群眾”體驗流程,推動報銷手續流程精簡。針對留守老人需求,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95%。
聚焦體系建設,推進“強基計劃”。推動建立“三統三保”,由鎮衛生院統一采購村衛生室醫保藥品、統一管理村衛生室藥品出入庫信息、統一結算村衛生室醫保藥品采購資金,保證居民門診費用明顯降低、醫保資金規范使用,防止虛開、串換藥品等問題。組織人大代表對采購、管理、結算等環節開展全鏈條監督,真正讓惠民政策惠及于民。
建立長效機制,唱響服務“協奏曲”
建立“代表+專業”服務機制。建立代表聯系村醫、專家培訓村醫機制,聚焦群眾健康需求和村衛生室服務保障,人大代表與村醫建立雙向交流機制。邀請縣人民醫院3名專家組建“智囊團”,為鄉村醫生開展培訓10次,提升了鄉村醫生的綜合素質。
拓展“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增設醫保政策咨詢角,累計解答疑問82條。堅持每年組織醫療衛生專業代表開展義診活動,深入基層,全力為鄉村老年群體的健康保駕護航。
加強“宣傳+走訪”服務保障。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入戶為群眾發放各類健康宣傳資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講解健康知識,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將收集到的醫療衛生方面的8條建議轉交到相關部門,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