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劉輝 文/圖
鄲城是中國書法之鄉,書法領域代有才人。崔傳明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直活躍在鄲城書壇并成功引領眾多學子與書法結緣、實現大學夢、走向藝術之路的先行者。
崔傳明的父親崔耀武是一名教師,每年春節都免費為鄉鄰書寫春聯。十二三歲時,崔傳明能代父執筆為村里人寫春聯。高中時期,他常常輾轉于父親的三位好友丁義才、梁景才、張中山家中求學。丁義才贈他筆墨紙硯,梁景才教他“以畫入書”,張中山啟發他將音樂的韻律融入書法,讓他的書法早早有了“靈魂”。
2006年,崔傳明在鄲城三高創辦書法藝考班,開辟周口先河。面對無考綱、缺教材等難題,他參考開封、鄭州等地培訓機構的經驗,結合自己對書法學習的感悟和理解,摸索制訂教學計劃。從東漢趙壹的《非草書》到衛夫人筆陣圖,再到元代趙孟頫圓潤典雅的用筆秘笈,將“二王”的飄逸、唐楷的法度、宋四家的意趣一一拆解。18年來,崔傳明累計培養400余名學生,他們通過學習書法走上成才之路。其中,書法博士2名、在讀博士1名、碩士20余名、高校書法教師10余名、字庫設計師多名。
趙志華是崔傳明的得意弟子之一,他在鄲城接過崔傳明的接力棒,成立“字言唐”書法培訓機構,每年培養上千名書法愛好者。常志廣在鄲城三高從事書法藝考工作并加盟深圳“行止書院”。崔傳明說:“看到學生接力奔跑,我感到欣慰。”
“用筆如蛟龍入海,結字似奇峰側立,上下呼應行列似升騰氣象。”業內如此評價崔傳明的書法風格,觀其書作,可見顏筋柳骨的雄渾剛健、懷素張旭的狂放不羈,更有八大山人的空靈超逸。他將音樂的節奏化為筆勢的疾徐頓挫,將繪畫的虛實相生融入章法布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化語言。他的作品多以滿章法布局,濃時如潑出千鈞山岳,淡處暈作一脈輕煙,筆意跌宕間盡顯水墨乾坤的呼吸韻律。
多年來,崔傳明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市書法大展。2024年,崔傳明被鄲城縣授予“書法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