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艷華 通訊員 馬曉明) 近年來,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區依托深厚的伏羲歷史文化資源,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目標,創新工作方法,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不斷走深走實。
深挖文化內涵,打造鑄牢共同體意識“精神課堂”。景區精心打造伏羲數字文化體驗館,以圖文、數字技術立體呈現伏羲“一畫開天”的文明肇始歷程,串聯起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脈絡。作為民族政策宣傳主陣地,景區聯合淮陽區委統戰部、淮陽區民宗局以“文旅融合促發展 民族團結共繁榮”為主題,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員大賽,宣講員通過講述伏羲創造精神、淮陽各民族交往史,生動詮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讓歷史文化成為鑄牢共同體意識的“活教材”。
創新活動形式,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景區以太昊陵廟會為紐帶,構建跨民族文化交流場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廟會期間,泥泥狗制作、民間戲曲等民俗活動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參與,民族特色美食區、手工藝展示區成為文化互鑒窗口,讓游客在體驗中增進理解、深化友誼。同時,景區與甘肅天水聯合開展“尋根中華文明·溯源伏羲文化”旅游促“三交”活動,通過互訪交流、講解資源共享、旅游合作等機制,共同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推動伏羲文化資源聯動發展。
強化服務保障,營造民族團結進步“溫暖磁場”。景區始終將游客需求作為服務核心,設置多語種標識、提供多語種講解,打通文化溝通“語言壁壘”;開展員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培訓,將尊重民族習俗融入服務細節,打造暖心文旅品牌。此外,景區通過宣傳欄、新媒體等渠道,常態化宣傳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事跡,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氛圍浸潤每一處游覽場景,成為各民族群眾共赴的“精神家園”。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