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付永奇)“五一”期間,廣大干部群眾把抗旱澆麥和病蟲害防治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頭等大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面打響小麥田間管理攻堅戰,為夏糧豐產豐收筑牢根基。
夏糧生產事關全年糧食生產大局。今年,我市1100多萬畝小麥播期底墑好、出苗質量好、管理落實好、病蟲防控好、抗旱發動好,畝穗數和穗粒數已基本穩定,豐收的架子已經搭好。俗話說:“灌漿有墑,籽飽穗方。”近期,我市天氣晴多雨少、氣溫高、風力大,導致土壤失墑較快,這對正值灌漿期的小麥千粒重影響巨大,如果不及時灌溉,將嚴重影響小麥產量。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強化底線思維,克服僥幸心理,扎實做好抗旱澆灌、病蟲害防治各項工作,切實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田管一天不放松。”5月2日,市委書記張建慧在淮陽區調研小麥抗旱工作時強調。5月1日至2日,市長詹鵬在川匯區、太康縣等地調研麥田管理等工作時也強調,要加強旱情、墑情監測研判,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作用,抓好水源調度,提升抗旱保供能力,確保做到不誤農時、應澆盡澆。今年以來,我市已召開多次會議,安排農田機井排查整治、抗旱澆灌和“一噴三防”等工作,壓實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職責,推動麥田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5月10日前要澆完灌漿水,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小麥穗粒數,增加千粒重。”5月3日,在淮陽區一塊麥田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農藝師郭振華邊查看小麥長勢邊對身邊的種糧大戶說。近期,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建103個工作指導組,組織2000余名農技人員成立田間服務隊,開展查墑情保灌溉、查苗情保生長、查病情保防控“三查三保”專項行動。各地還成立幫扶小分隊,對脫貧戶、困難戶、外出務工戶,提供澆水、病蟲害防治應急幫扶服務,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田。
“政府維修機井真及時,讓俺澆水不犯難!”在商水縣張莊鎮高標準農田內,正在澆水的種糧大戶劉天華樂呵呵地說。為幫助農民群眾抗旱澆麥,市級財政拿出5000萬元用于統籌調度灌溉機械、維修機井,確保“電連通、泵可用、井出水、能灌溉”。各地實施溝渠連通工程,開挖疏浚溝渠1.7萬公里,統籌調配沙潁河、賈魯河、渦河等水源,引調河水1877.48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區域用水緊張問題。目前,全市每天出動各類灌溉機械6萬多臺套,日均澆水80余萬畝,累計澆灌麥田1475萬畝次。
澆好水更要防好病。我市組建169人專家團隊開展動態監測,發布病蟲情報39期,做到及時發現、精準防治。全市籌措資金1.2億元用于“一噴三防”,統防統治993萬畝次、群防群治599萬畝次,實現小麥抽穗揚花期赤霉病防控全覆蓋。
廣袤麥田,綠浪翻滾,噴槍澆水形成的彩虹分外美麗。“我們將搶前抓早壓茬推進小麥生產各項工作,努力將‘豐收在望’轉化為‘豐收到手’,全力以赴確保夏糧豐產豐收。”正在指導麥田管理工作的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華表示。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