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有一種習俗,風行全國。南方多叫“趕場”,北方則叫“趕集”……各色稱謂,百般趣味,皆在其中。熱鬧的村鎮集市,雖承載了無數人的成長回憶,卻漸漸在現代化進程中褪去了亮色。
趕集圖啥?一圖東西新鮮,二圖種類齊全,三圖價格實惠。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和“千集萬店”改造提升。對鄉村和農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說明趕場、趕集的幸福圖景正在被重新喚起。
繁華的都市商流涌動,廣袤的田野同樣孕育內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16614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高于城鎮0.4個百分點。鄉村消費亮眼數據的背后,是農民越來越鼓的腰包積聚起的消費新勢能。因此,要用好“千集萬店”改造提升這個抓手,進一步優化農村消費供給、激發農村消費潛力。
“大集”和“小店”,直接與村鎮居民的民生需求面對面,也扮演著促進商品流通、提振農村消費的重要角色。對經營者和消費者而言,鄉鎮集貿市場在“硬件”上的持續升級顯得尤為重要。畢竟,整潔有序、設施齊全的集市才能更好地吸引商戶與客流。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趕集已不僅僅是農村貿易的代名詞,更是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的重要一環。咖啡店、奶茶店、零食店……越來越多的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方式,不斷滿足著鄉親們多樣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趕集的樂趣依然存在,有意思的“千集萬店”在惠民生、促消費的同時也承載著一代人的鄉土情懷。通過“千集萬店”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打造更多特色十足的“集”與“店”,讓趕集為居民生活帶來新的美好體驗,城鄉循環將更加暢通,鄉村發展將更有支撐,消費活力將更加強勁。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