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一区二区,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精品91久久

2022年08月04日
第03版:熱點 PDF版

鹿邑:700多枚篆刻重現《道德經》長卷

潘又泉次子潘波在 整理父親的篆刻印章

□記者 侯國防 通訊員 于新豪 文/圖

本報訊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這枚印章是先父潘又泉于上世紀80年代制作的,此印是《道德經》第十章里的一句話,蘊含廣闊的胸懷,大意是:生長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恃己能。”今年66歲的潘波說,這枚印章表達了先父希望子孫后代能傳承家風,讀書上進、修身立業,做對國家有用,對民眾有益而不恃才傲物的人。

7月31日中午,記者與潘波約在原鹿邑縣高中家屬院潘又泉先生故居見面。潘又泉,鹿邑縣人,1924年出生,2015年去世,曾就讀同濟大學、河南大學、南京大學等6所學校,擔任多屆縣政協副主席。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直至離休。潘又泉愛好廣泛,治學嚴謹,詩詞書畫造詣頗高。尤其行草獨辟蹊徑,狂放灑脫,寓剛于柔,寓巧于拙,豪邁磅礴。其作品曾多次在省、市書展中參展并獲獎,散見于各種書法集和匾、碑、石刻等。多年研究老子文化,擔任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副會長。退休之后,歷經數載,用兩千多方次石料,刻下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全文。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初結束,父親以砧板大的木塊為紙,以鑿子刻刀為筆,一筆一畫,飽含深情歷時近10年,篆刻700多枚印章,將一部完整的《道德經》呈現在我們面前。”潘波介紹,700多枚印章風格各異,生動呈現了老子千年巨著《道德經》的深厚中華文化內涵。

近日,潘波忙著整理印章,計劃將父親留下的印章按照序列整理成一幅《潘又泉先生篆刻道德經長卷》。“目前已經初具雛形,印章前期已經蓋好。”潘波說,整理好的《道德經》篆刻印章共747枚,按照四尺整張宣紙排列,共計24張宣紙,長約33米,后期計劃讓自己的弟弟潘泳題寫譯文,這也算是文化傳承吧。

與從事書法傳播的弟弟潘泳不同,從不懂到懂,潘波在整理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學習傳承了父親的衣缽與精神。《潘又泉先生篆刻道德經長卷》制作完成以后,他還將繼續整理父親一生與各文化學者、大家往來的信札、文章,將其集結成冊,通過整理,來歸納父親一生對老子文化的追求。父親潘又泉是一位學者型的大家,而潘波則凝聚了一種專注的匠人精神。

在整理編著《潘又泉先生篆刻道德經長卷》的過程中,潘波坦言,整個過程還是頗為順利的。這也得益于父親有很多從事文化研究的弟子。“前陣子我把想法給父親的弟子畢啟亮說后,他非常贊同,并且積極聯系相關專業人員給予我建議指導。”潘波說,郭子良、董延喜等金石界、文化界名人也打來電話支持。有了他們的鼎力相助,遇到困難時潘波都能夠找到金石界、文化界最權威的人士進行解答。確實,從這一角度而言,潘波做這項研究工作有著“得天獨厚”的家學優勢。整理父親的研究成果對他來說除了因為自身對金石的熱愛、還有對父親的孝道、也有對學界的一份傳承責任。

談及下一代的文化傳承,潘波認為,身為老子故里人,從小就受老子《道德經》的熏陶,耳濡目染下,這種文化的滋養過程是自然而然的。父親曾有一句自述“勿忘團結奮斗,致力振興中華”鼓勵后來人勿忘初心、家國為大,優秀中華文化愛之、學之、傳之”。這句話不僅概括了父親潘又泉一生的廣闊胸懷。“愛之、學之、傳之”也成為貫穿潘波在文化傳承中的一句恪言,以其赤忱匠心踽步踐行。

2022-08-04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175166.html 1 鹿邑:700多枚篆刻重現《道德經》長卷 /enpproper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霍城县| 兖州市| 满洲里市| 白城市| 邹城市| 华阴市| 舒城县| 赤城县| 金坛市| 永福县| 五河县| 河池市| 叶城县| 永靖县| 许昌市| 左权县| 江华| 长顺县| 山丹县| 牙克石市| 宜良县| 乳山市| 靖西县| 梧州市| 永兴县| 井研县| 五河县| 乌兰察布市| 洱源县| 武陟县| 墨玉县| 麻栗坡县| 五指山市| 大田县| 泸水县| 丹棱县| 松阳县| 边坝县| 永济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