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區醫保局全市率先上線智能場景監控系統
□記者 徐啟峰 王吉城
本報訊 8月20日,家住淮陽區新站鎮的腎衰患者雷某到該區中醫院進行血透治療。血透室的AI攝像頭悄無聲息地記錄下了他治療的全過程:進出醫院門、透析前后稱體重以及接受治療的情況。
“如果人臉認證不通過或者患者治療時間過短,都會在醫保監控系統自動產生預警信息,我們將及時核查是否存在冒名就醫或醫療行為不規范的問題。”淮陽區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淮陽區醫保局)副局長楊國杰說。
長久以來,兩定機構(定點醫院、定點藥店)醫療監管存在點多線長面廣、監管力量不足、取證困難等問題,造成騙保行為屢禁不止、醫保基金大量流失。推進國家醫保智能監控系統建設是攻克這一痼疾的良方,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擴面”的思路,周口市醫保局選取淮陽區作為推行智能場景監控系統的試點,筑牢醫保基金“第一道防線”,守好參保人的救命錢。
今年以來,淮陽區醫保局組織精干力量,全面開展智能場景監控系統建設工作。鋪設醫保專網,率先在周口市完成醫保經辦機構、鎮辦街道、村(社區)的醫保三級骨干網絡全覆蓋,解決智能場景監控設備必須連接醫保內網問題;針對鄉鎮衛生院與村級衛生室數量多、IP地址數量缺口大問題,淮陽區醫保局積極與周口市醫保局、網絡運營商合作,爭取到了足量IP地址以備使用;從定點醫藥機構的立場進行深入剖析,加強溝通交流,利用以點帶面、典型帶動推進系統建設,如周口市第一人民醫院帶動區直醫院,王店衛生院帶動鄉鎮衛生院,敦促兩定醫療機構配合網絡搭建,主動接受監管;督促部分定點醫藥機構按國家標準進行HIS(醫院信息系統)改造。
短短兩個月時間,醫保智能場景監控系統覆蓋了淮陽區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25家),隨后逐步伸向村衛生室。截至目前,全區996家村衛生室及診所已全部安裝醫保智能服務終端,應用實施工作正逐步展開。
淮陽區醫保智能場景監控系統通過數據匯總、整理分析,對比大數據規則庫擬定預警規則,智能抓拍、分析、審核違規行為等技術手段,倒逼醫療機構加強行業自律,主動優化出入院標準和診療、治療收費等醫療行為。智能場景監控系統的應用,把事后稽核關口前移,深化了源頭治理,對醫療機構“過度治療”“虛假治療”“分解住院”“掛床住院”“串換藥品”“醫保卡套現”“冒名就醫”等違法違規行為有較大震懾作用,有效減少了醫保基金損失。
淮陽區智能場景監控系統首先瞄準醫保套支重災區,如住院、透析、康復理療等重點場景。住院場景方面,截至7月份,總下發任務數1386次,查床7673人次,發現疑似掛床2877人次、分解住院112人次,淮陽區醫保局稽核中心正根據以上疑點數據,分批分類進行實地稽核,已稽核疑似掛床2355人次、分解住院79人次。全區25家開展醫保智能場景監控醫療機構的住院率平均下降15.40%,最高下降48.88%。康復理療場景4月份上線,全區康復理療人次環比3月份下降37.2%,支出費用環比3月份下降58.88%。血透場景5月份上線應用,部分醫院血透醫保支出環比4月份下降35%,效果極為明顯。
自智能場景監控系統上線以來,淮陽區醫保基金支出呈逐漸下降趨勢。3月份全區醫保基金支出6937萬元,至7月份,支出下降到5195萬元;人均住院費由3月份的9000多元降至如今的6500多元,控費效果明顯。
淮陽區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應用場景,將醫保智能場景監控系統由目前的住院、透析、康復理療重點場景擴展到門診、檢驗等場景,加強監控醫療流程中的各個環節,提升醫療安全與質量;另一方面,加強與衛健、公安、紀檢等部門的協同,形成工作合力,規范醫保基金使用行為。”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