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一区二区,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精品91久久

2024年06月27日
第07版:文化周口·書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讀書·連載)

——老子《道德經》解讀

◇張君民

(接上期)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譯文】

道無所不包,是萬物隱藏之所。善人以它為寶,不肯離開它,就連惡人也需要它的保護。善惡原本沒有一定的標準,普通人把道之理說出來,可以博取人們的尊重,把道之理做出來,就高明于其他人。惡人明白大道、悔過自新,道怎么可能棄他們于不顧呢?可見得道之人是最高貴不過的,即使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名位:如立為天子、封為三公,或厚玉在前、駟馬在后,也不如獲得此道來得可貴。古人之所以把道看得這樣寶貴,不正是由于求它庇護一定可以得到滿足、犯了罪過也可得到它的寬恕嗎?所以說,道才是天下最貴重的。

【解讀】

本章重點闡述了守道的重要性。道庇護萬物,是天地的主宰。有求必得,有罪也能得到它的寬恕,所以道才是天底下最珍貴的東西。

這里著重說一下“人之不善,何棄之有”。老子以道的無限包容性,給不善之人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坐進此道。改過自新,有罪也會得到寬恕。

這里的“不善之人”,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壞人、惡人,而應總體理解為違反大道,也就是違反科學規律的人。這樣的人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不順其自然而自損的人,一種是不審時度勢而遭遇失敗的人,一種是違背自己的良心、道德敗壞的人。

對于這樣的人,老子也不主張放棄,“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希望他們用“美言”,也就是把對道的理解說出來,來換取人們的尊敬;希望他們用“美行”,就是按照道的標準去做人行事,就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尊敬。

老子的這種思想與儒家“君子過而能改”的思想有相似之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儒家思想認為,君子應當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說,有了過錯而不知悔改,才是真正的過錯。

關于“過而能改”的事例,最有名的當屬晉朝“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了。周處,晉朝義興人,年輕時兇殘強悍,被同鄉人認為是一大禍害。另外,義興的河里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也時常侵害百姓。義興人稱之為“三害”,而且三害當中周處最甚。有聰明人就勸說周處去除蛟龍、殺猛虎,實際上希望三害只剩其一。周處先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二者在河中難分難解,時浮時沒,一直漂流到幾十里之外。人們都以為周處死了,相互慶賀。周處殺死蛟龍回到鄉里,看到人們慶賀的場面,才知自己也被當成了禍害,頓生悔意。于是他去見當時有名的大儒陸云,請求指點。周處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怕最終也不會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惜道義,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再說,人就怕沒有志向,有了志向,又何必擔心自己好名不遠揚呢?”周處從此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未完待續)

2024-06-27 ——老子《道德經》解讀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44513.html 1 智慧的彼岸(讀書·連載) /enpproper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津南区| 镇坪县| 呈贡县| 囊谦县| 若羌县| 聊城市| 会东县| 台北市| 睢宁县| 隆昌县| 开原市| 建平县| 开封县| 工布江达县| 龙山县| 阿克陶县| 宁津县| 聂荣县| 滦南县| 台前县| 天水市| 石家庄市| 沁水县| 施甸县| 溆浦县| 衢州市| 武清区| 峡江县| 乾安县| 淮阳县| 迭部县| 保定市| 安福县| 平潭县| 阆中市| 陆河县| 沅陵县| 韩城市| 蒙山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