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吃什么?食堂衛生環境怎么樣?人員操作規范不規范?
□記者 徐松 通訊員 高玉瑩
本報訊 “全縣所有學校食堂及后廚監控的實時畫面,在這里都能隨時查看。”11月7日,在鄲城縣教體局二樓一間辦公室里,該縣安全辦工作人員張少華手指著墻上的一塊大屏幕,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演示操作。張少華輕輕點擊幾下鼠標,大屏幕上便出現了數十公里外的白馬鎮第一初級中學食堂后廚區域的實時畫面,只見身著工作服的食堂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頭套,正緊張有序地準備著校園餐。
孩子在學校吃什么?食堂衛生環境怎么樣?人員操作規范不規范?這是萬千家長關心的問題。今年,河南省紀委監委將“互聯網+明廚亮灶”納入“群腐”集中整治25件民生實事。鄲城縣教體局集中攻堅,精準施策,全面提升學校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優勢,對全縣學校食堂進行智能監控監管。
“我們在后廚共安裝3個高清攝像頭,分別對應操作區、倉儲區、消洗區,家長可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平臺實時查看食堂后廚環境、操作情況,做到陽光透明,讓學生吃得安全、家長看了放心。”鄲城縣巴集一中食堂負責人曹仁領告訴記者。
視頻可存儲、問題可核實、信息可追溯、數據可分析、違規可報警。該縣將學校食堂的操作間、配菜間、洗消間、食品庫房等關鍵部位通過視頻在餐廳醒目位置展示給用餐師生,使后廚成為“可視廚房”。
“這些高清攝像頭可厲害了,燒菜時,食堂工作人員沒有佩戴好口罩或者玩手機,隨時都會被抓拍,并且公布在監管平臺上,系統會及時將違規信息推送給校長。現在食堂操作更加規范嚴格了,食堂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發生率大大下降,管理起來也更輕松了。”鄲城縣汲冢四中食堂管理人員丁法林告訴記者。
“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平臺,師生、家長和群眾積極參與監督,及時發現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鄲城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張衛華介紹。
截至目前,鄲城縣280所學校全部建成“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平臺,覆蓋率100%;共安裝高清攝像頭804個,就餐區域顯示屏幕280塊,新接入上級監管平臺學校280所;嚴格執行線上巡查制度,強化食堂管理規范,均成立了膳食委員會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全面提升了校園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