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心理輔導老師王子妃
□記者 劉華志 王吉城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考生都希望自己能以良好的心態考出好成績。考生最理想的心理狀態應是什么樣子?考生需要注意哪些情緒問題?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近日,記者采訪了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心理輔導老師王子妃。
“臨近高考,如果孩子對我們說他感到緊張、焦慮、難受或悲傷,我們可能會安慰孩子別緊張、別焦慮、別難受、別悲傷;我們或許會告訴孩子,高考不就是一場考試嗎?用不著那么緊張、焦慮。”王子妃說,這些安慰的話往往沒有起到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
我們應如何幫孩子疏通情緒?王子妃認為,首先,家長要學會用同理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的是家長對他們的關注和對他們真實感受的理解。
家長怎樣用同理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呢?王子妃說:“在孩子傾訴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并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內心感受的理解,以及愿意一直陪著他渡過難關的意愿。”
“每年高考前一兩周,都會有不少學生因相似的問題來到心理輔導室。原因在于,馬上要高考了,他們還抱著將弱科補上去、將知識點都復習完的目標期待。同時,他們又明白,此時已無可能。”王子妃說,學校心理輔導室常做一些干預,學生常常有這樣的轉變——從最開始進來時的情緒激動,到離開時的心情舒緩。
面對這些焦灼、恐慌又無助的學生,該怎么做工作呢?王子妃說,首先要同學生探討清楚,他們此時的目標期待是不合理的。在這個時段,最合適的目標期待應該是以平常狀態走進考場,做到這一點,便是最大的成功。
“我常給學生打比方:使用手機時,后臺運行的程序越多,手機就會越卡頓。我們的心理操作空間(心智帶寬)也是如此,我們頭腦里每出現一個對過去懊惱、對未來擔憂的消極想法,相當于我們給自己多運行了一個程序,影響自己的正常發揮。”王子妃說,她經常讓學生在心理輔導室尋找幾句能對情緒平復起作用的話語并記下來,效果不錯。
“保持平常心,我推薦深呼吸放松法,原因是操作簡單、效果較好。在心理課上,我抽出時間給學生講解其背后的機制原理,并帶學生感受和練習,讓消極想法輕輕飄過,不去過度思考。2025年,新高考、新挑戰,預祝考生旗開得勝、夢想成真。”王子妃說。